盆景與根雕,是武陵源區(qū)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又一特產。其作品甚多,主要有山水盆景,樹樁盆景,卵石造型,根雕、竹雕、石雕等。
制作這些藝術作品的人,一不是工藝美術學院的高才生,二也不是工藝美術大師的高足,而是自學成才的林場工人與農民。如工藝美術師陳楚華,他原先就是張家界林場的一位工人。他其貌不揚,但自幼就酷愛造型藝術。他一進林場,看到許多樹樁與怪石,就迷上了根雕與盆景。幾十年來,他利用業(yè)余時間創(chuàng)作了幾百件根雕與盆景作品,其中有32件作品分別獲得國家級、省級與地市級獎。如由他創(chuàng)作的《吞吐大荒》,曾榮獲國家級獎,《群峰疊翠》、《別有洞天》、《輕舟已過萬重山》、《逸石圖》、《出武陵》、《此中乾坤大》等6件作品,獲省級獎。幾十年來,他得獲獎證書有30多本,足有尺厚。現在他是中國盆景協會理事,被授予工藝美術師。他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根雕藝術研究會會員,中國花研會湖南分會會員。他的頭銜一大堆,但從不自滿。他作為湘西土家人,對武陵源這塊熱土充滿了深情。為了表達他的湘土戀情,他特地創(chuàng)作了一幅《故鄉(xiāng)情》。為了慶!91中國湖南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(jié)’,他又日夜操勞,趕制了一幅大型山水盆景《出武陵》。這幅作品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他對故鄉(xiāng)的深情。1985年,他的根雕作品《奮搏》、《獅頭花》、《筆筒》等已為日本國收藏,并榮獲日本旭日世界公司獎。他為張家界森林保護節(jié)創(chuàng)作的大型樹樁盆景《春木圖》、《傲雪》、《出武陵》、《此中乾坤大》獲得大獎,并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漢生的親切接見并一起合影留念。
但為了事業(yè),為了藝術,陳楚華一直在藝術的道路上艱苦地跋涉著。他挨過批斗,還受到過極不公正的處理。他為了伸冤,還上街打過鑼,還差點同愛人離婚。陳楚華就是這樣一個人:“為了藝術,為了事業(yè),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
在武陵源張家界,還有一位自學成才的農民藝術家甘其桃。他現已步入古稀之年。他雕刻的根雕作品《岳飛拜師》、《嫦娥奔月》、《劉備探親》、《三戰(zhàn)呂布》、《鐵扇公主》、《轅門斬子》、《四郎回營》等,都深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,遠銷日本、泰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以及香港等十多個國家與地區(qū)。他按照張家界奇山異峰景點名稱雕刻的作品《金鞭巖》、《夫妻巖》、《南天一柱》、《向王天子》、《龍虎相斗》、《群猴游仙》等作品,較完美地將山水風光搬上了只有方寸大小的根雕上面來了,它們造型生動,極富神韻,深受國內外游客歡迎。
甘其桃于80年代初到張家界,在短短的10年中,他創(chuàng)作了300多幅藝術品并多次獲獎。他在藝術的追求上,講究《“三刀”、“五面”、即:“三刀”——前掛、后拉、橫切,“五面”——正面、側面、背面、板面與直面》。他對每一件作品都精雕細刻,追求形似與神似,更妙在神似,所以他的許多作品都受到專家與游客的好評。
盆景是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珍品,改革開放以來,已發(fā)展成為市場高雅、緊俏商品,它以盆為紅,以土石木卉為原料,將大自然的風姿神態(tài)濃縮于一盆,令人于小中見大,賞心悅目,是自然景色的升華,是詩情畫意的再現,被譽為“無聲之詩,立體之畫”。大庸市盆景藝術,以自己獨具的風格而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睞。近幾年來,大庸市園林辦以盆景藝術家 陳楚華為代表的廣大盆景愛好者制作了大量的山石盆 景、樹樁盆景以及卵石造型和根雕藝術作品上市,受到審美家好評,深為廣大顧客所鐘愛。在參加國家、 省、市藝術盆景展覽會上,陳楚華制作的山石盆景“ 吞吐大方”、“別有洞天”、“輕舟已過萬重山”、“張家界峰林奇觀”、“邊城古渡”等作品分獲省級、 國家級一、二等獎。根雕“奔馬”、“鷹”等3件作品曾被選送日本展覽。其卵石造型藝術,以反映少數 民族生活為題的“趕集”、“苗寨風情”,以其它題材為主題的“悟”、“悔”、“一休”、“祥林嫂”、“修女”等作品,均被盆景工藝界視為佳作。陳楚華盆景根雕藝術所塑造的人物形象,無不形神兼?zhèn),寓意深遠。此外,武陵大學工藝美術系教師歐明周的雕刻作品,亦受到人們高度重視,他的大型根雕“鵬程萬里”、造型生動,氣勢磅礴;精雕細刻的“筆筒”、“壽星”、“拐杖”等工藝品亦被人們視為精品而爭相購買收藏。